background

行业资讯

诺亚创生汇聚了行业内资讯内容,为您提供最新、最热的资讯内容。

301医院91例糖尿病患者干细胞临床治疗案例

2025年4月,国际糖尿病联盟官网发布了最新的全球糖尿病地图。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20-79岁成人糖尿病患者达5.89亿;预计到2050年,糖尿病患者总数将攀升至8.53亿。而2024年20-79岁糖尿病患者总数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已达1.48亿。

△2024年与2050年全球20-79岁糖尿病患者数量TOP10国家/地区

服用降糖药物、胰岛素治疗、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及手术治疗等都是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法,然而要么副作用明显要么无法根治,患者的生命质量仍然达不到有效提高。

有没有办法能使糖尿病发展的脚步变慢?有没有措施能帮助患者远离并发症?有没有机会能跟糖尿病和平共处甚至找到逆转的节点?随着再生医学的发展,干细胞技术被认为是未来攻克糖尿病、治愈糖尿病最有前景的方向之一。

今天我们主要来看一则国内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对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临床治疗中国成人Ⅱ型糖尿病的研究试验,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通过静脉输注给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减少外源性胰岛素需求,缓解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是Ⅱ型糖尿病的潜在治疗选择。

临床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干细胞干预Ⅱ型糖尿病安全有效

该项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二期试验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进行。183名患者进行了资格筛选,最终招募了91名患者。入选受试者被随机分配接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或安慰剂,共有73名(86.8%)患者完成了试验。

细胞移植剂量和疗程:符合资格标准的患者随机分配接受三次静脉输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100mL)或相同体积外观的安慰剂,输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数为1×10^6/kg,每次间隔4周。出院后,每12周随访患者,并要求患者在随访期间内每天都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每周≥15次,包括5点曲线)。

△试验使用的人类UC-MSC为来自北京301医院健康妇女的脐带中提取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组有更多的患者达到主要终点。即在干预后48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组20%的患者实现了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水平<7.0%和每日胰岛素减少≥50%的目标,而安慰剂组为4.55%(p < 0.05)如下图。

△表为随访9-48周时HbA1c水平<7.0%且每日胰岛素降低≥50%的患者百分比

总体而言,细胞干预组13.5% (5/37)的患者在使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全身输注调理后8-24周(12±7.6周)达到不再使用胰岛素水平,并在37.2±15.2周内保持无胰岛素水平,没有再次使用。安慰剂组中没有一名患者脱离胰岛素。简单来说就是细胞干预组中有5人在干细胞调理后10到13个月的随访时间内摆脱了胰岛素依赖。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输注后HbA1c水平下降,在细胞干预调理后9周观察到最大下降,在随访的20、32和48周略有上升,不过仍然低于基线值。在48周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组的HbA1c水平下降了1.31%,而对照组仅下降了0.63%(p=0.0081),这些结果表明,UC-MSCs输注调理2型糖尿病具有积极潜力。

△上表为用UC-MSCs或安慰剂干预调理后的胰岛素需求水平和HbA1c水平。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组中胰高血糖素刺激的C肽水平的倍数变化在9周时增加,在20周和48周时逐渐降低,虽然最终细胞干预组的C肽水平在试验期间没有显著变化,但是安慰组的C肽水平在试验期间一直在持续下降。

△上表为用UC-MSCs或安慰剂干预后的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

另外,HEC(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胰岛素抵抗金标准)结果显示:输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调理有效降低了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UC-MSCs组的葡萄糖输注速率(GIR)显著增加(从3.12到4.76 mg/min/kg,p<0.01),而安慰剂组未观察到显著变化(从3.26到3.60 mg/min/kg,p>0.05;两组之间p<0.01)。

在过去的100年里,胰岛素的药物研发与应用延续了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而在未来的发展中,干细胞作为一种新兴的疾病治疗手段,在临床治疗糖尿病方面也显示出巨大潜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母义明教授曾表示:“干细胞治疗作为生物技术,是目前所有降糖方案中唯一能针对糖尿病的核心机制逆转糖尿病自然病程的治疗方法。”